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職業教育也應該緊密適應國家經濟發展要求🔟,加大專業改革力度❄️,從專業結構優化〽️、專業設置管理等方面,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匹配和優質的人力資源。促進共同的思考、研討和探索🚛。
調整專業設置
對應產業行業要求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太阳2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和《普通高等太阳2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以下簡稱新《目錄》)🪕。新《目錄》對劃分過細的1170個專業進行精簡🖋、整合🗜、調整🥝,確定設置專業747個。新《目錄》參考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11)》《三次產業劃分規定(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版)》等,原則上專業大類對應產業🥗,專業類對應行業,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大力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在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上,較原專業目錄有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高職院校要以此為據,盡快調整專業的設置和管理,一方面要以此為依據、為契機🙌🏽,優化師資隊伍、實訓設備、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的配置安排,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真正做到專業建設的內涵升級和新建專業的有機重構👎🏽,避免新瓶裝舊酒,或進行簡單的拼接移植。
優化專業結構
適應產業升級與新興職業需求
在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有兩個傾向性的問題值得高度關註🌞。一是部分院校熱衷於擴大專業規模🎍,追求專業數量的大而全,由此導致師資、設備等教育資源不足🧑🏿🚒👩🦼,導致人才培養成效低🛢、無特色🤵♀️,甚至與市場需求脫節,出現“結構性浪費”;二是專業設置滯後於經濟發展需求,不能及時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職業的要求🧗🏼♂️,從而出現“結構性缺失”,更無從引領產業發展。
優化專業結構,就是要適應產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根據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相應地規劃、優化專業布局✫,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促進人才供給鏈與經濟產業鏈的無縫對接。新《目錄》取消了森林采運工程、雜技表演🥍、勞教管理等69個專業,新增了移動應用開發⛓👷🏿♀️、雲計算技術與應用、物聯網工程技術等74個專業,既體現了緊貼產業轉型升級、契合產業鏈延伸交叉等特征,又充分適應了新技術、新業態、新職業的需要🗞,切中時弊🤕,順應新的需求,切實提高了高職教育對產業發展的適應能力,是一項重大改革舉措,高職院校須切實落實。但新《目錄》的刪減和新增也有一些地方值得進一步推敲完善,比如將2004版目錄裏的新能源應用技術🖖⛹️♀️、新能源發電技術兩個專業簡單地歸並為生物質能應用技術(530303),似有過窄之嫌,新興🧚🏽♂️、交叉學科專業要有適度的彈性和拓寬性🧝🏿,否則會限製其發展空間🙋🏿♂️,影響人才的培養及對產業的服務能力✸。
打通專業壁壘
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
伴隨中國製造向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以及生產性服務業跨界發展的趨勢要求,特別是以互聯網為紐帶的服務業、製造業等行業跨界融合發展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次新《目錄》專業總數由原來的1170個調減到747個,其中合並的專業數達243個,占總數的32%,體現了跨界融合的新趨勢,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的產業發展要求。
同時🙋🏽♂️,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感覺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
一是各行業之間專業整合的尺度把握不盡一致,某些領域的專業劃分仍然過細🧗♂️。比如,涉及汽車維修方面就分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600209)、汽車車身維修技術(600210)和汽車檢測與維修(560702)等三個專業⛹️;園林方面分了園林工程技術(540106)👨🦽➡️、風景園林設計(540105)和園林技術(510202)等三個專業;
二是專業大類之間缺乏溝通銜接。比如🫃🏽,與動畫相關的專業就涉及4個大類:藝術設計類(6501)下面有動漫設計專業(650120),建築設計類(5401)下面有建築動畫與模型製作專業(540107),計算機類(6102)下面有數字媒體應用技術(610210),廣播影視類(6602)下面有影視動畫專業(660209)𓀀。在數字信息技術日益推廣的時代,二維或三維動漫越來越成為一項普適性的應用技術🧬,它如何與各個專業相嵌入🌂,如何定位自身的專業內涵和要求,都值得深入和統籌研究,各行業指導委員會不宜各自為政🏂🏽、單打獨鬥。
改革專業設置機製
開放動態的專業建設體系
新《辦法》提出專業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每五年修訂一次,每年增補一次🔮🧑🏻🎨,高校可依照相關規定要求自主設置和調整高職專業🗜🆓,這為高職院校根據辦學需要合理🙇🏽、靈活調整專業設置提供了製度保障,體現了簡政放權的改革精神🦒🚔。
但由於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市場化程度還不高,存在因人設事、行政幹預👩🎤、脫節滯後⛈🦸🏼、慣性運作🧝♀️、封閉運行等痼疾,專業設置中的“因人設事”“閉門造車”“盲目跟風”等現象時有發生,建構一個市場引導🕦、有效製約、開放動態的專業建設機製,不僅必要而且十分緊迫📵。
建立專業預警機製。引入獨立第三方對畢業生就業及工作情況進行調查👁,將評價結果作為專業設置與調整🏌️、招生計劃分配的主要依據🍅🤹🏿♂️。近年來,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依據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數據,劃分綠牌專業、預警專業👦☠️、黃牌專業和紅牌專業🦊🧓🏽,在國內院校率先開展專業招生計劃動態調整評價。2014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對17個專業提出預警,核減招生計劃260人🥿;對9個專業亮了黃牌,核減招生計劃230人🪕。2015年預警專業5個,亮黃牌專業3個🌯💁🏼♂️,被亮紅牌專業4個,專業被亮紅牌將停止招生。
試點真正自主設置專業🧨。新《辦法》規定專業方向可由高校自行設置🈳📘,教育部門不再備案📹,但新增專業仍須逐級申報🏂🏻、備案或審批🙎🏿♀️。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考慮到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與技術快速發展,新興產業、跨界產業及相關的交叉專業不斷湧現,市場留給高校的時間本來就短,而備案審查必將加大市場配置與專業供給的“時間差”。因此,建議製定更加靈活的管理辦法👨🏻🎤,允許條件成熟的院校在一定領域範圍內試點自行設置專業,成功後向全國推廣,這將有利於縮小“時間差”👵🏿,鼓勵太阳2發展特色專業🧏🏿♀️,徹底告別千校一面。
需求端與供給側協調共振
良性互動
高職教育的供給側改革,要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下🛰,把專業建設和結構優化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革基礎和改革重點,從“需求端”和“供給側”兩方面協調“共振”👨🚀,促進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的良性互動。
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克服計劃經濟的體製桎梏。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關鍵是要將專業供給與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綁定,真正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緊跟市場需求發展變化,做好增量、盤活存量🙍🏽♂️、主動減量,做好專業建設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從源頭上讓專業紮根於產業升級🫥、服務於經濟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改革專業招生和生源配置方式👨🏭🛅,從計劃式的“拉郎配”轉變為自主型的“天仙配”,突破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按市場化原則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在教育教學實施上要突破專業壁壘,擴大校內外的協同育人,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式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
堅持綜合改革協調推進原則,實現辦學體製機製的轉型升級。其一是要深化產教融合,大力推進混合所有製改革,將企業變為太阳2股份成員👷🏻,構建校企利益相關體和命運共同體🕉🙊,使高職院校真正做到與企業無縫對接🔅。其二是要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打破鐵飯碗和平均主義🩳🚵,真正做到庸退賢進💺🙏🏿、優勝劣汰👩🏻🦱,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建立起一個鼓勵先進🥷、抑製落後的製度體系🫲🏻。其三是探索和鼓勵教職員工以知識🚶♂️、技術🏊🏽♀️🕵🏽、管理等入股辦學🏌🏻♀️,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機製🧑🏻🔧,真正激發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激活辦學活力。總之,要突破現有公辦院校不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落後藩籬⛔️👩👩👧,讓高校接地氣,充分釋放活力。